4.5 KiB
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
1、单一职责原理
不要存在多余一个类变更的原因。通俗的说,集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。总结一句话:不能代码量少,把牛头马嘴一起往一个类塞。基本和unix的编程思想一致。 优点:
- 减低系统复杂度,结构清晰.
-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
-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
2、里氏替换原则
定义:所有引用基类(父类)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。
简单来讲就是,在软件中将一个基类对象替换成它的子类对象,程序将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和异常,反过来则不成立,如果一个软件实体使 用的是一个子类对象的话,那么它不一定能够使用基类对象。
- 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,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。
- 子类中可以增加自己特有的方法。
- 当子类的方法重载父类方法时,方法的前置条件()即方法的行参)要比父类方法输入的参数更加宽松。
- 当子类的方法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时,方法的后置条件()即方法的返回值)要比父类更严格。
采用里氏替换原则的目的就是增强程序的健壮性,版本升级时也可以保持非常好的兼容性。即使增加子类,原有的子类还可以继续运行。 在实际项目中,每个子类对应不同的业务含义,使用父类作为参数,传递不同的子类完成不同的业务逻辑,非常完美。
尽量不要重写父类已经实现了的方法,可以用接口等其他方法绕过。
3、依赖倒置原则
定义: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,细节应当依赖于抽象。换言之,要针对接口编程,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。
依赖倒置原则的本质就是通过抽象(接口或抽象类)使各个类或模块的实现彼此独立,不互相影响,实现模块间的松耦合。在项目中使 用,我们只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则就可以.
- 每个类尽量都有接口或抽象类,或者抽象类和接口两者都具备。
- 变量的表名类型尽量是接口或者抽象类。
- 任何类都不应该从具体类派生。
- 尽量不要覆写基类的方法。
- 结合里氏替换原则使用
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,二者应该依赖其抽象;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;细节应该依赖抽象。 总结:读用抽象的接口来描述相同的动作,降低实现这个动作的人和物之间的耦合度。
4、接口隔离原则
客户端不应该依赖他不需要的接口;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。 根据接口隔离原则,当一个接口太大时,我们需要将它分割成一些更细小的接口,使用该接口的客户端仅需知道与之相关的方法即 可。每一个接口应该承担一种相对独立的角色,不干不该干的事,该干的事都要干。 看到这里好像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是相同的。其实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的审视角度是不相同的,单一职责原则要 求的是类和接口职责单一,注重的是职责,这是业务逻辑上的划分,而接口隔离原则要求接口的方法尽量少。 接口隔离原则是对接口进行规范约束,其包含的以下4层含义:
- 接口要尽量少。
- 接口要高内聚。
- 定制服务。
- 接口设计师有限度的。
在使用接口隔离原则时,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接口的粒度,接口不能太小,如果太小会导致系统中接口泛滥,不利于维护;接口也不 能太大,太大的接口将违背接口隔离原则,灵活性较差,使用起来很不方便。一般而言,接口中仅包含为某一类用户定制的方法即 可,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那些它们不用的方法。
接口隔离原则是对接口的定义,同时也是对类的定义,接口和类尽量使用原子接口或原子类来组装。但是,这个原子该怎么划分是 设计模式中的一大难题,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规则来衡量.
5、迪米特法则
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小知道原则。通俗的来讲,就是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。也就是说,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,无论逻辑多么复杂, 都尽量将>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,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方法,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。 总结:
6、开闭原则
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,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。